WFU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癌症化療 漫長醫學戰爭


作者:盧彥哲


就是刊登在2016-7-9 聯合報『科普好健康』這個專欄我的文章。
原文的網址請點選這裡,歡迎大家分享出去!

癌細胞是什麼?癌細胞是人類的細胞轉變而來。它是高等生物來源的細胞,並不是像病毒或細菌那樣的原生細胞,因此要消滅癌細胞比要殺死細菌或病毒來得複雜!


西醫用來抗癌主要有三種方法:手術、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


從1846年發明麻醉劑來麻醉病人後,外科手術的層次就提升到新的境界,1898年,美國霍斯泰德醫師對乳癌患者採用廣泛的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正式揭露了外科手術是癌症完整清除的根本方法!近幾年來,外科手術的進步更是快速,不論在手術的術式、器械,傷口的復原,術後的照顧...等都有明顯的成長。

1901年倫琴因為發現放射線獲得諾貝爾獎後,醫學在診斷疾病上多了個犀利武器。1924年英國倫敦的凱因斯醫師,對乳癌病人的乳房埋設放射線金屬鐳,開啟了放射線治療的濫觴!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幾年放射線治療也有蓬勃的進步,不論是對放射線劑量的精準給予,照射部位的對焦瞄準,新的治療技術和儀器一直不斷的推陳出新!


化學治療的發現來自?

「化學治療」從字面上的意義是指:用化學藥物來做醫學上的治療使用。所以廣泛的來說我們目前醫學上的藥物給予,都包括在裡面,隨著時間的進展,慢慢地化學治療現在已經被限定地指稱用化學藥物來做殺死癌細胞的治療。

化學治療的萌芽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殺人武器—毒氣,當時發現那些在戰場受到毒氣攻擊受傷的士兵,血中的白血球數目明顯的降低。所以科學家們就假設說,這個化學物質會造成快速分裂的白血球減少,應該也會讓快速分裂的癌細胞變少。戰後科學家們就對類似的化學物質加以研發和改造,如此就展開了對抗癌藥物一連串的探索、發現和製成。

化療藥物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發展,已研發出數百種的抗癌藥物,也形成了個相當專業的醫療領域,目前的化療藥物,有口服,也有靜脈注射的,廣泛的運用在各類癌症的治療上!


抗癌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抗癌化療藥物是作用在快速分裂的癌細胞,相對的,人體快速分裂的細胞或組織,也或多或少會受到相同的藥物破壞,例如頭髮,腸胃道和口腔的黏膜與血液中的白血球。這就是我們化療藥物常見的副作用,例如掉髮、口腔黏膜發炎、腹瀉和白血球降低!目前也隨著新的藥物研發 (如白血球生存激素),這些副作用已經能夠被處理,可以把化學治療造成的不舒服程度降到最低!


抗癌藥物對每種癌症的治療效果都一樣嗎?

抗癌藥物對哪一種癌症有效,都是要經過極其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獲得主管機關的核可使用,因為不同癌細胞對藥物都有不同的感受度,對A癌症有效的抗癌藥物不盡然就對B癌症有效,因此抗癌藥物不能隨便交叉使用,不能自認為是癌症應該都有效。


癌細胞抗藥性是怎麼來的?

病毒和細菌都會產生抗藥性了,高等生物細胞轉化來的癌細胞當然就更厲害了!癌細胞會突變地讓抗癌藥物無法進入,或者是會加速藥物排出,來造成抗癌藥物的失效,這就是所謂的抗藥性。
雖然癌細胞會聰明的針對藥物產生種種抗藥性,但是抗癌藥物也一直不斷地發明和創新。事實上,抗癌藥物臨床試驗數目就佔了大部分醫學臨床試驗比例,人類在抗癌路上仍有漫漫長路要走!